撰文 │Amigo King 英國里茲傳播研究碩士,文化工作者
英國政府對非歐盟學生簽證的新措施將有大幅更動。以前,學期結束後會有大約4個月左右的時間,讓持有學生簽證者選擇是否實習、找工作,後續可將學生簽證轉換成工作簽證,取得在異地自我挑戰的機會。如今這項福利將有所調整,主因是目前的聯合政府欲更加嚴格控管潛在移民人數。由於留學生族群會爭奪當地公民的工作機會與社會福利,因此政府保守勢力給予公民這樣的權益保證。
從英國的政策反觀台灣,在我國低生育率的情況下,未來勢必成為高齡化且總人口下滑的社會。如果年輕人代表國家未來的「國力」,台灣已確定走在下坡路;而政府該如何面對這樣的未來,幫下一代規劃出有效對策?當青年領低薪,無力照育家庭成為普遍趨勢,我們該如何「維持國力」?又如果未來勞動人口不足,國家對於整個東協共同生活圈的參與、介入有多深?台灣能否巧妙使用獨厚的戰略位置,為自己開創最好的運作空間?
這些都是台灣未來勢必面對的課題,會隨時左右台灣的命運,因此,應把握時機盡快提出相關的論述與對策。
資料來源 BBC
喜歡這篇文章請加入大學誌粉絲團,就是您對我們最大的支持!